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

中国信通院 中国信通院CAICT 2023-02-12

数字经济时代,云作为城市基础生产力和坚实底座,日益成为激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基础支撑。城市云服务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和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鉴于当前业界较为缺乏以城市云服务为观察视角的研究,为科学评价我国城市云服务发展水平,发掘城市云服务发展特征和规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团队创新性建立了一套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并形成2022年度指数报告。


2023年1月6-10日,“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在1月9日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分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并解读了《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报告——共创“一切皆服务”的城市数字底座(2022年)》。



报告全面剖析了全球及我国云服务总体发展态势,系统研究了云服务发展对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作用与价值,并以指数为工具,对我国GDP TOP60城市云服务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构筑城市云服务清晰画像。同时,报告深入分析了城市云服务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并对推动城市云服务向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对城市云服务发展机理和核心要素进行洞察,从城市云服务的应用、潜力、环境等视角建立了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其中,云服务应用是云服务发展水平最直观体现,云服务发展环境是云服务应用走深向实的有力支撑,云服务发展潜力为云服务应用高速发展提供强劲后继动力,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互促,共同撬动云服务高质量发展。


云服务发展机理


通过综合评估,报告概括分析了我国60个样本城市云服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1. 城市云服务发展呈阶梯分布。北京、深圳、上海形成第一梯队(创新领跑),引领全国云服务发展。广州、杭州、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形成第二梯队(加速追赶),在细分领域打造具有独特优势,对创新领跑城市形成追赶之势。其他城市形成第三梯队(蓄势提升),云服务发展在探寻数字经济发展着力点过程中蓄势待发。


2. 云服务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规模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2021年现有数据测算可以观察到: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每增加1分,数字经济规模对应增加,范围分布在[116,1005]亿元区间。蓄势提升城市的云服务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力相对较小;当城市云服务水平发展到加速追赶阶段后,其与数字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快速提升并达到顶峰;随着城市云服务不断成熟进入到创新引领阶段,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力又开始逐步放缓。


3. 城市用云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潜力。与美国云服务支出GDP占比相比,我国三大创新领跑城市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但加速追赶城市、蓄势提升城市的云服务支出GDP占比不足美国的20%。整体上我国用云量水平不高,重资产轻服务、以采购硬件和软件资产为主的传统IT建设模式是重要原因。


4. 城市上云广度深度仍需提升。从云服务覆盖行业范围衡量上云广度,云服务一级行业覆盖率达到88%,但二级行业覆盖率仅51%。从用云量、用云类型来衡量用云深度,基础资源、农林牧渔等行业的用云深度相对不足,用云量仅占15个一级行业用云量的1%左右;另外,SaaS等深层次应用在用云量中占比不高,三大梯队样本城市SaaS支出占云服务支出比重在20%~30%区间,不及美国50%的发展水平。


5. 城市云服务政策环境有待优化。云服务已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但尚无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与之对应。安全方面,云服务安全评估认证和监管机制初步建立,但在推广过程中云服务用户参与不足,云服务安全评估未纳入云服务采购要求等情形仍然存在,是制约城市云服务发展推广的重要障碍。


报告目录

一、云服务担当数字新时代重要使命

(一)云服务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二)我国加快政策牵引助推云服务蓬勃发展

(三)城市以云服务为抓手推升数字经济发展


二、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构建 

(一)城市云服务发展评价模型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 


三、城市云服务发展水平评价 

(一)整体发展评价 

(二)应用维度分项评价

(三)潜力维度分项评价

(四)环境维度分项评价

(五)经济价值分析 


四、发展建议

(一)优环境,夯实云化发展支撑保障

(二)抓安全,筑牢云服务发展安全篱

(三)促应用,加速百业深度上云用云

(四)挖潜能,拓展云服务发展新空间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业务联系人:

周倩

13810276229

zhouqian@caict.ac.cn

高岩

15801635920

gaoyan@caict.ac.c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校  审 | 陈  力、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区块链赋能农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
数字化转型专家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